点赞!邵东这三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人至深!
2024-09-05 09:08:1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邵东市教育局 | 编辑:彭月娥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229

李丽:勇于担当的教研领航人

李丽现任邵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、正高级教师。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,到如今的教研领军人物,李丽的角色在变,但那份潜心育人的情怀与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,却历久弥坚。

三十年来,她始终扎根于教研沃土,致力于成为有思想的研究者。面对一线教师反思意识薄弱、反思能力不足的问题,李丽近十年来专注于“反思性教学”研究,先后主持了四个省级课题,其中《基于课例研究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行动研究》荣获湖南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成果奖,《利用错题资源教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》则获评邵阳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成果奖。她不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,还通过编写校本教材、发表学术论文、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等方式,将“反思性教学”的理念传播至省内外,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

李丽甘为人梯,热心托举青年教师成长,近年来,她亲自指导数十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,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,省级一等奖17人,市级特等奖、一等奖更是多达18人次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李丽无私的奉献与精心的指导。王春老师在获得湖南省“特别优秀奖”后发表获奖感言:“每个教学环节都精雕细琢,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;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,努力探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,李丽老师就是我追逐的方向。”

作为全市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的具体负责人,李丽特别关注基层学校与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需求,积极为他们提供指导与支持。在她的引领下,廉桥镇二完小的省重点课题《“立德树人”背景下对农村孩子的“善良教育”研究》荣获邵阳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砂石镇真人岭学校也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。她不仅关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与应用,还注重团队建设与培训。她负责全市45个名师工作室的组织、管理与指导工作,通过搭平台、定任务、强化过程评价与激励等方式,激活教育新动能,促进名师引领与结对帮扶,有效缩小了城乡教研差距,推动了教育生态的重构与良性发展。

申国人:“慧”做班主任

“想做好一位班主任,要讲谋略、讲方法。”谈起班主任工作,邵东市第三中学教师申国人颇有心得。

为师多年,申国人深知,与学生打成一片,才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。那一串串记忆深处的教育故事,成为班主任生涯里值得回味的点滴。

2011年,申国人担任346班班主任,班上有一名赵同学。高一时,他父母在校外租房,由外公陪读。赵同学常常半夜外出上网,将衣服放被子里制造假象,蒙骗外公。白天上课时,赵同学经常伏在桌上睡觉。一学期后,他的成绩一落千丈。

赵同学家庭条件并不好,父母都是农民,父亲身体还不太好。“不能让一个好端端的学生,就这样被网游毁掉。”申国人耐心地与赵同学沟通,苦口婆心劝他戒网游。赵同学表面答应得很好,但背地里,依然我行我素。申国人找到他的住处,与他外公交流了很多次,收效甚微。

申国人尝试联系赵同学父母,几次电话都没人接听。他决定家访!赵同学家在水东江,离学校很远,申国人几经打听,找到了他的母亲。经了解,读初中时,赵同学还经常跟同伴一起夜出,钓青蛙、捞鱼,甚至帮别人杀猪。

这次家访,申国人发现赵同学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孝顺,他有信心教育好这个孩子。申国人建议其母亲让他住校,在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下,改掉爱上网的毛病。

第二学期,赵同学住校。起初,表现不错。一段时间后,他又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。问其原因,总是找感冒了或没睡好的理由。凭经验,申国人知道他夜晚外出上网了。

从他室友那了解到,赵同学果然是趁老师查完寝之后,再爬墙外出。申国人知道,没抓到现行,他打死也不会承认的。

期中考试,监考老师告诉申国人,赵同学试题未做,不到十分钟就出考场了。“一定是溜出校门上网去了。”申国人决定来个“人赃并获”。申国人这次从学校最远的网吧查起,一家一家的查。果然,发现其在一家新开的网吧角落里打游戏,眉飞色舞,兴奋异常。“不参加考试,在这儿打游戏?”申国人说完这句话,就走了。赵同学马上追了出来认错,说以后“一定不会再来打游戏了”。

申国人知道就这样答应他,他是不会下决心改错的,决定下一剂猛药。他向政教处反映这一情况,建议以学校名义“暂时开除”。看到其常年生病的父亲拖着病体来给孩子收拾东西,一面向申国人求情的场景,他硬是狠下心来,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。

另一头,申国人赶紧告知赵同学的母亲,这是为了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,只要他知错能改还能回校就读,希望家长这段时间配合教育。原来,赵同学以为自己真被开除了,在家哭了整整三天,总想着找机会向老师道歉。而这,正是以前每次批评教育都不曾出现的现象。

“我知道这个孩子救回来了。”申国人长舒了一口气,没过多久便让他重返校园。常言道,浪子回头金不换,赵同学痛改前非,学习成绩也是更上一层楼,最终考入浙江理工大学。

在申国人的从教生涯中,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。班级管理的智慧,就蕴含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“计谋”之中。每一个故事的背后,都有一颗为人师者爱生如子的心。

彭杰海:30年的坚守

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,彭杰海一直扎根在九龙岭镇乡村教育一线,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,任岁月流淌,始终初心不改。

彭杰海的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,当年送他去工作单位报到时对他说:“孩子,选择了教育事业,就是选择了清贫和奉献,要勤劳实干,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。” 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,彭老师以校为家、爱生如子、甘于奉献。

作为一名班主任,彭杰海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生活、共同进步。他不偏爱任何一位好学生,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困生。他经常利用课间和放学前的时间和孩子们谈心,用自己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。2012年9月,彭杰海新接七年级,班里有个叫郑某的孩子,父母离异,从小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,奶奶身体也多病,父亲在外地。孩子好动、淘气,不爱学习。彭杰海常和小郑谈心,课堂上鼓励和微笑,放学后要他到办公室完成作业。经常到孩子家里家访、探望其生病的奶奶,还送上一些文具、零食。半个学期后,孩子感受到了爱,成绩也提高了,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。

30年来,彭杰海对教学充满激情,还经常向年轻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,与科任教师们常交流沟通学生学情、班级管理近况。他还常常利用傍晚、双休日、长假日家访,曾经一段时间,因为家访的密度大,每天的行程都超过100公里。

2018年冬天,彭杰海被查出重病,到省肿瘤医院做过一段治疗后,又回到教学岗位。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好好养病,但他从未退缩,更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。多年来,彭杰海共获得邵东市嘉奖9次,记三等功2次,多次被评为“安全先进个人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。

李丽始终将促进教育均衡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。她通过菜单式教研、教育帮扶、基地校指导等方式,深入了解学校的常态化教学质态和真实需求,在各乡镇做专题指导,搭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交流平台,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
责编:彭月娥

来源:邵东市教育局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邵东新闻
时政热点
邵东便民
视频新闻2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